本所創辦人潘冀建築師於1964赴美留學,先後進入萊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現代建築與都市設計,並取得建築學士及碩士學位。萊斯大學經過審慎的入學申請審核後,提出希望他由大學四年級重新唸起的建議,並提供全額獎學金,因為此特殊的機緣,潘冀建築師有幸於萊斯大學加強了對藝術的認知及社會關懷的理念。隨後,順利申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建築都市設計碩士(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以下簡稱GSAPP),師事Percival Goodman教授,深受當代社會公平正義理念之薰陶。畢業之時,潘冀建築師獲得了The William Kinne Fellows Traveling Prize,此獎學金支持建築相關學系畢業生一筆為時六週的旅行費用,該次旅行打開了潘冀建築師的視野,對日後影響深遠。畢業後於美國工作多年,返台後,於 1981 年創立了潘冀建築師事務所(於2000年調整為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他和與同為Percival Goodman 的學生且為其長期設計合作夥伴王秋華建築師( ’49GSAPP)建立了非凡的工作關係。兩人最初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相識,後來合作了許多項目,包括臺灣第一座現代大學圖書館。

「她和我共同具有一個理念:建築師在設計建築物和環境時需要首先考慮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有助於減少社會問題。」潘冀表示: 「時至今日,這是 JJP 所有項目中皆強調的目標。」

潘冀建築師於1976年返台,1981年開業至今40年,而那些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誨與回憶一路相伴,從未消逝。潘冀建築師感念年少時多位貴人相助,透過獎學金的資助,讓遠渡重洋的年輕學子能夠進入世界的殿堂,學習同理關懷、人本建築的永續價值,而這些正是造就了今日JJP的關鍵。因此,潘冀建築師於今年感恩佳節前,懷抱著祝福的信念,回饋一筆永久性獎助學金予母校哥倫比亞大學GSAPP,供海外學子申請使用。願以此方式,支持同樣擁抱著建築夢想的年輕學子至GSAPP學習,並期許能運用其所學,共創更美好的世界。

相關連結:Columbia GSAPP Joshua Jih 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