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帶上的偏鄉醫療》
2022-03-28JJP自1981年創立至今,共執行了26間醫院設計,近年完成的作品包括先進的台大癌症醫學中心,以及榮獲內政部優良綠建築獎的土城醫院。JJP除了擁有都會地區的醫院設計經驗,還積極參與偏鄉醫療的建設。 臺灣位處亞洲地震帶上,且被太平洋環流包圍,颱風頻仍。自然災害帶給臺灣無情的衝擊,緊隨而來的停水、停電、道路中斷所帶來的不便及不安,除了對全台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亦為偏遠地區帶來極大的威脅。此外,臺灣還有人口高齡化的長照議題,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照護需求,這些議題及需求在偏遠地區更是顯著。唯有透過「偏鄉醫療」的妥善建設,才能令地方醫院在關鍵時刻提供守護與即刻重建的力量。 JJP參與過埔里、屏東、花蓮、台東及外島等偏遠社福醫療設施設計,本影集即在講述JJP歷40年所投入對偏鄉醫療的心力與扶弱使命,藉由埔里基督教醫院在九二一震災的角色、災後醫院的發展及演變,探討「地殼斷層與資源斷層」;透過屏東基督教醫院觸及「篳路藍縷到共榮創生」之議題;從台東基督教醫院的經驗,分享「延伸觸角擴張邊境」之主題。 建築師非醫療人員,無法在第一線拯救生命,但建築師能提供一個使醫療行為更安全順暢的場所,使所有來到此地的人,還能保有希望。我們深信建築師具備勇於面對環境挑戰的精神,並能在受限的資源中發揮專業,不論地震、風災、水災,甚或交通運輸等限制,都能抱持正面態度完成每一項任務。 全整影集 第一集:【地震斷層與資源斷層】埔里基督教醫院 第二集:【篳路藍縷到共融創生】屏東基督教醫院 第三集:【延伸觸角擴張邊境】台東基督教醫院 深入閱讀
活動預告 | JJP Academy Design Forum《游於藝:建築十講》
2022-03-182022年,JJP Academy Design Forum將以 “游於藝:建築十講”為主題,與ICICLE SPACE之禾空間展開合作,邀請9位建築行業內知名的設計師、教授,從建築出發,探討與其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和碰撞,一起破解設計背後的秘笈。 JJP 持續關注永續議題,不僅在設計中注入許多綠建築的思考與元素,也始終把永續環境的實踐納入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域。ICICLE之禾致力於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並創造舒適、環保的當代時裝。雙方同樣以“天人合一”的哲學各自在建築及時尚鄰域設計經營,也在永續理念實踐上有獨到的成果。 在12月的第十講:“永續建築與永續時尚”主題論壇中,我們將邀請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潘冀;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建築師崔愷;服裝設計系博士、劍橋大學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碩士潘貝寧,圍繞永續之主題展開互動和對話。 JJP Academy Design Forum自 2008 年起與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合作,十余年間成功舉辦了 90 多場講座;2020 年起, 講座與北京 SKP RDV 書店、上海卷宗書店、上海之禾空間合作,至 2021 年底累計完成108 場。講者邀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及其他設計領域的專業人士,由世界各地的建築師與教育人士,分享前沿的設計思想與設計動態,提供寬廣的國際視野與專業探討。 深入閱讀
JJP偕成功大學建築系以「垂直競圖」激盪設計想像,探索未來建築
2022-03-142022開春之際,JJP與成功大學建築系共同舉辦全系跨年級的「垂直競圖」,以「原」宇宙+1為命題,對應著無限數位想像的「元宇宙」。在真實世界中,人有如廁、就醫、飲食等需求,更面臨許多迫在眉睫的環境議題,因而命題主張於真實世界落地,促使學生能從誠實面對當前生態、人口、糧食、能源、城市、疾病等急遽發展的趨勢中,探索建築的下一步,並以有效的推導、合乎判斷的基準、可預見的發展期程,加上一點「元宇宙」的想像,完成此次設計。 指導與評圖的過程饒富趣味,同學們的表現也各有亮點;不少組別專注於全球暖化,也有對高齡化、後疫情、空間振興等議題的探討,而模型在命題的規範下,僅限使用廢棄物和再生材,亦激發出同學的創意。 在JJP跨越40年之際,通過「『原』宇宙+1」的企劃作為JJP40系列活動的前哨,既開啟與學界的思想交流,更在真實的設計現場中,結合厚實經驗和青年學子的創意能量,一起構思未來建築的樣貌。本次「垂直競圖」成果豐碩,JJP未來也將以更多不同形式的企劃,擴展建築實務研究的縱深。 相關報導: 準建築人手扎 wehouse 深入閱讀
《渾圓雍容的松之果》「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榮獲IDA國際設計銀獎
2022-03-03致力於讓全球開創性設計綻放異彩、表彰新銳設計師、創造出色作品的美國IDA國際設計獎(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於日前公布2021年得獎名單,獎項範圍涵蓋建築、室內、產品、平面、時尚等設計項目,JJP以「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榮獲IDA國際設計獎/銀獎( Sliver Award,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 中央大學以「松」為精神象徵,新案量體即以「松之果」孕育智慧種子之意,作為概念發展。位於校園中軸線上核心區的兩座主體建築,區分成三大使用空間,包括容納一千五百席的大禮堂,及涵蓋研究中心與多功能教室之綜合大樓。 大禮堂位於生氣盎然的松林裡,運用松果造型的空間層次,除了表達渾圓雍容的內涵意象之外,更透過空間整合及聲學反射之特質,提供不同形式之音樂演奏、劇場演出、集會演講,及戶外活動之連結使用,擴大了舞台使用的各種可能性,不僅可作為校內教學與藝術活動使用,亦成為大桃園地區的文藝殿堂。 「中央大學多功能大禮堂」是JJP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金獎)、永續之環(佳作)、新竹圖書館總館競圖(佳作),再次榮獲IDA國際設計獎之肯定,同時受到國內外相關建築雜誌、大眾媒體的矚目及報導。建築之路漫漫,JJP秉持初衷,築夢踏實而行。 相關連結: Archijob(以色列) Archdaily(國際版) Archello(加拿大) gooood(中國大陸) designverse(中國大陸) 建築師雜誌2021年10月號(臺灣) Shopping Design(臺灣) TRAVELER旅人誌(臺灣) 獎項: IDA-Silver LICC awards shortlist DNA Paris Awards - Winner 深入閱讀
《五十年社會、經濟變遷下的臺灣建築》 臺灣建築五十年1971-2021 建築師雜誌特刊
2022-02-28「建築師的角色不單只是為了房地產業的興建,更在城市的公共性、產業特性上有著極深的影響......」 本所創辦人潘冀建築師受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之邀與全國各領域學者、建築師共同編撰< 臺灣建築50年1971~2021 >一書。本書以自中華民國建築師法立定以後 (1971) 之五十年為時間軸,探討在地建築各方面演變,內容橫跨八大議題,含括都市計畫與建築法規演變、技術材料工法、居住演化、經濟社會變革與氣候變遷、社會運動影響、公共工程演化、古蹟歷史建築再利用等,記錄了台灣建築近代歷史中各重要轉捩點與發展脈絡。其中<經濟社會與氣候變遷>一章由本所編撰,潘冀建築師與新生代設計師在為期六個月的時間中透過口述採集、史料整理,自城市、產業、公共建設、社會發展等多元視角下,紀錄了建築發展脈絡上的重要背景因素與影響。 「在城市一系列的政策、產業型態改變,以及全球化影響下,臺灣的城市發展可在近五十年的社會經濟狀態改變中追尋其發展軌跡。所見都市均質化下往日舊城生活的消逝、利益主導的不動產居住市場影響、交通建設與產業多元化的發展帶動臺灣由北而南的區域建設。五十年的土地變革與發展中,建築師以自身獨具的綜合性思維與專業整合能力逐步介入城市的發展與當代生活的締造中......」 本章開篇自日據時期城市劃理所形塑舊有的城市樣貌,談至造就建築轉變的社會經濟變革、產業發展與體制轉型,就整體社會脈動回顧在地建築走向,並以史為鑒,展望下一個五十年裡建築師執業所將面臨的迫切問題,期以藉由本書讓大眾得以了解建築的多元樣貌與產業脈絡。 相關連結: <臺灣建築50年1971~2021>博客來網路銷售通路 深入閱讀
《採光模擬》內部節能外部舒適的分析系統
2022-01-28隨著醫療產業的進步,融合智慧科技、整合照護與社會連結,已是當今醫養設施設計思考的趨勢。 研究顯示,醫院的病房空間若享有良好的自然採光,有助於提升住院病患的新陳代謝率及心理健康數值,進而加快其康復的速度。因此,設計醫療場所立面時,JJP LAB透過室內照度模擬,輔助設計團隊做出有效的設計決策。 在採光模擬中,JJP LAB針對建築物不同的立面,提出遮陽板的配置位置、深度尺寸、數量及旋轉角度等設計操作的建議,探討各種變化因子對於病房室內採光造成的影響,同時,我們試圖在遮陽系統與室內照明之間取得平衡,在不增設室內窗簾與人工照明的前提下,將病房室內自然採光量設計得貼近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及WELL對於年陽光照射度(ASE)的規範值。此外,遮陽板的設計除了能提升室內採光品質外,亦是降低空調熱負荷的策略之一,可間接減少醫院用電量和營運所產生之碳排量,創造主動節能與舒適性並存的設計。 我們認為當代「療癒」的醫療場所,是在機能與美學基礎上,加入對於物理環境的精準評斷,JJP團隊致力於使用建築設計手法,創造醫病友善且環境永續的醫療場所。 深入閱讀
《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AIA美國建築師學會臺北籌備處演講
2022-01-10AIA美國建築師學會臺北籌備處於12月18日舉辦論壇活動,邀請JJP專案主持建築師蘇重威、永聯物流開發執行長張建泰,及結構顧問張盈智,暢談「永聯物流楊梅倉儲園區」之設計理念及實踐過程。 「永聯物流楊梅倉儲園區」由JJP規劃設計,基地周圍被農村與埤塘環繞,高速鐵路臨門飛馳而過,以現代物流運籌爲設計理念,呈現速度輸配的流動外觀。本案入圍2021年英國LEAF科技工業類最佳創意與造型獎、中國建築學會二等獎,並曾刊登於ArchDaily國際版及德國ARCHIPENDIUM 2020日曆。 論壇當天由蘇重威建築師分享設計理念,透過設計規劃將空間需求、運輸效率與造價等限制條件轉化為表現機會,並與結構顧問張盈智並肩合作,發揮工業化模矩的預製特性,除了滿足物流轉運的功能之外,同時兼顧使用者的人性行為尺度。建築外觀以傾斜之60度幾何造型來呼應企業識別,並透過外牆抽象的條碼意象與鄰近高速穿梭而過的高鐵列車相映成趣。 張建泰執行長則以品牌經營的角度切入主題,他認為一間創新的物流倉儲不在於規模大小與預算;反之,以設計為品牌發聲,讓永聯物流在最短的時間內躍上國際舞台。張建泰執行長表示:「我們要打造一間租金沒有比較貴,卻具有設計感的國際倉儲。」 蘇重威建築師於結語中強調,功能、造價、品牌、設計、綠建築執行,是過程中不斷被挑戰的議題。只有經由反覆的檢討與改進,才能成就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達成更具韌性的建築。 相關連結: 「永聯物流楊梅倉儲園區」設計說明 深入閱讀
《流光薈萃.展望未來》JJP年度賀卡與您分享祝福
2021-12-292022年度賀卡以「政大公企中心建築設計」為發想,傳達本案透過使用特性的分析,創造出趣味的效率空間,在連接與融合的跨界交流中,展現建築魅力。 紙本賀卡承續設計理念,以抽象圖案詮釋建築立面;開啟卡片摺頁,宛如進入本案大廳,仰首凝視流光中庭。 在此歲末迎春之際,JJP願與您在後疫情時代一同攜手前進,共創美好未來。 作品連結: 「政大公企中心」設計說明 深入閱讀
《百花齊放的創作天地》關於「2021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
2021-12-27建築系所學生代表著台灣建築的未來競爭力,仰賴各界的栽培。JJP曾連續舉辦多年「暑期菁英實習與培訓」計畫,遴選國內外建築相關學系之學生前來JJP實習,潘冀建築師更以身作則,每年率領本所建築師參與畢業設計講評,發掘建築新秀。 今年全國建築師公會特別為建築學子舉辦「2021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提供建築畢業設計的另一個舞台,本所創辦人潘冀建築師應邀擔任評審,而JJP另一主持人趙化宇建築師則擔任活動之召集與主辦,透過各建築系所推薦68件作品參與,評選出4件特優作品與10件優選作品,成功促成學生、學界及業界的三方對話。 潘冀建築師表示:「『論述』是否有足夠的量能來傳達『議題』之深度,是我評審的重點;論述與議題都成立後,再從建築訓練養成中,提出自己建議的解方,切忌華而不實。」趙化宇建築師亦指出:「關注實務與教育的關係,不論從銜接、對話、反省、激勵等多元觀點來激發雙方未來的創新發展,傳達改善環境的熱誠與執著。」 展望明年即將來臨的建築系所畢業設計,JJP將竭力支援,持續搭建對話並發掘新秀,與年輕世代一同建築未來。 相關連結: 建築師雜誌12月號「2021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評審感言 深入閱讀
《持續推動的綠色願景》 台積電15廠P5辦公棟、土城醫院榮獲2021優良綠建築獎
2021-12-20兩年一屆的優良綠建築獎於12月11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度共有12件作品獲獎,包含本所設計的台積電15廠P5辦公棟,以及委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興建經營的新北市立土城醫院(以下簡稱土城醫院)。 淨零排放(Net Zero)一直是全世界努力追求的目標,而科技生產類建築的綠色設計,能提供顯著的貢獻。台積電為積體電路製造的全球領導品牌,在科技產品的製造過程中,除了使用到大量的熱、氣、水、電等地球資源之外,更需有廣闊的土地,作為產品研發與製造基地。本案運用原有大肚山上彈藥庫,以最少開挖的方式,沿著地形布局,讓土地被開發為高科技園區之後,透過修補、復育、復原的永續設計手法,使生態條件與棲息物種得以再生,這是台積電與建築設計團隊於規劃設計、施工過程及維運使用時,必須不斷思考的問題。 土城醫院則是一棟強調綠建築、智慧建築,並以BIM作業完成的BOT醫院。醫院機能必須符合完整環場救災及後勤動線,不利生物移動,且位在環境敏感地區,建蔽率小,加上土壤又不利保水的條件下,依據現行綠建築規則檢討,綠化與保水分數極低,生物多樣性項目也無法取分,屬於「合格容易高分難」的典型案例,必須竭力仰賴其他外殼節能、室內採光通風、綠建材等建築手法獲得分數。然而醫院在機能上又有其特殊性,包括高標準的感染控制與符合診療機能的裝修材等,都要在醫療條件與永續環境間取得平衡。 本次兩件作品榮獲2021年優良綠建築獎,不僅是對所有團隊成員的鼓勵,更是對我們賴以生存之環境資源的謙卑回饋,本所將持續提升綠建築設計的應用,減少人造物對生態環境的衝擊。 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