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之社會、回饋社會》 潘冀建築師贈與哥倫比亞大學 GSAPP獎學金

    本所創辦人潘冀建築師於1964赴美留學,先後進入萊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現代建築與都市設計,並取得建築學士及碩士學位。萊斯大學經過審慎的入學申請審核後,提出希望他由大學四年級重新唸起的建議,並提供全額獎學金,因為此特殊的機緣,潘冀建築師有幸於萊斯大學加強了對藝術的認知及社會關懷的理念。隨後,順利申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建築都市設計碩士(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Preservation,以下簡稱GSAPP),師事Percival Goodman教授,深受當代社會公平正義理念之薰陶。畢業之時,潘冀建築師獲得了The William Kinne Fellows Traveling Prize,此獎學金支持建築相關學系畢業生一筆為時六週的旅行費用,該次旅行打開了潘冀建築師的視野,對日後影響深遠。畢業後於美國工作多年,返台後,於 1981 年創立了潘冀建築師事務所(於2000年調整為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他和與同為Percival Goodman 的學生且為其長期設計合作夥伴王秋華建築師( '49GSAPP)建立了非凡的工作關係。兩人最初是在哥倫比亞大學相識,後來合作了許多項目,包括臺灣第一座現代大學圖書館。 「她和我共同具有一個理念:建築師在設計建築物和環境時需要首先考慮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有助於減少社會問題。」潘冀表示: 「時至今日,這是 JJP 所有項目中皆強調的目標。」 潘冀建築師於1976年返台,1981年開業至今40年,而那些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誨與回憶一路相伴,從未消逝。潘冀建築師感念年少時多位貴人相助,透過獎學金的資助,讓遠渡重洋的年輕學子能夠進入世界的殿堂,學習同理關懷、人本建築的永續價值,而這些正是造就了今日JJP的關鍵。因此,潘冀建築師於今年感恩佳節前,懷抱著祝福的信念,回饋一筆永久性獎助學金予母校哥倫比亞大學GSAPP,供海外學子申請使用。願以此方式,支持同樣擁抱著建築夢想的年輕學子至GSAPP學習,並期許能運用其所學,共創更美好的世界。 相關連結:Columbia GSAPP Joshua Jih Pan    深入閱讀

  • 《圓融通達的綠色足跡》台達電子內湖新建辦公樓上樑

    JJP設計之「台達電子內湖新建辦公樓」於11月12日舉辦上樑典禮,本所主持人蘇重威建築師與廖紀勳執行長代表JJP參與。本案預計2022年5月落成,以全新健康綠建築為設計理念,新建後的辦公樓將承續企業總部的角色,傳達節能、智慧、健康之永續價值。   本案透過錯落量體與多層次綠化塑造視覺延伸的效果,並以底層通廊連接新建物與既有總部大樓,立面上以弧形飛牆串接新舊建物,達到更加和諧完整的形體聯結,呈現圓融一體的都市街景,再塑瑞光路之轉角地標。設計中以綠建築精神為設計重點,著重建築與周圍環境之互動關連,關切人體健康之全人價值。   典禮當天,蘇重威建築師代表JJP設計團隊向台達電子創辦人鄭崇華先生、海英俊董事長 說明設計執行之成果,共同期待經由此設計延續企業文化及品牌精神。​  深入閱讀

  • 《從「日初不老」看見「樂齡未來」》台灣銀髮產業協會講座

    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將銀髮視為祝福的樂齡人生正崛起中。JJP基於高齡友善空間的規劃設計經驗,與雙連安養中心前執行長蔡芳文共同攜手合作,配合社會趨勢之需求,導入國外與台灣的樂齡實證,接下首座租、售混合之「銀養樂齡複合園區」-----三芝【日初不老莊園】之規劃設計。 JJP設計副總監曾彥智於11月24日應台灣銀髮產業協會之邀請,於三芝【日初不老莊園】分享「銀養樂齡複合園區」之設計理念,從環境、型式、空間之不同面向,解說園區設計執行的構想與成果。 整體設計從「小宅」考量,進階提升到「養生村」意念,建立一個對內保有隱私與寧靜,對外享受共學同樂的社交生活。考量三芝特有的海岸風情,各棟之間以廊道串連,創造晴雨天候都能自在悠遊的環境,並設置櫻花步道、中庭綠地、快樂農場來提供長者接觸自然的機會。入住之長者平時與鄰里成為如家人般的夥伴,當子女在假日前來共享天倫時,一起共享世代共融的休閒公共設施,達到「大公小私、青銀共居」的境界。 從「日初不老」看見「樂齡未來」,JJP對於「高齡友善住宅」之設計領域將持續努力,與長者一同邁向共享共榮的銀髮世紀。  深入閱讀

  • 《風場模擬》內部節能外部舒適的分析系統

    為了讓建築設計在當代的使用需求與環境變化中,提供創新實踐的方法,作為事務所智庫的JJP Lab於2018年應運而生。從「人本建築」的角度出發,結合系統性的思考及最新的數位分析工具,在各階段設計提供效能模擬,為設計的創新和方案提供分析的依據和更多的可能性。   風是建築設計時極具價值的自然條件,尤其在台灣地貌豐富、氣候多元的環境,妥善運用風場元素,整合建築、景觀及戶外物理環境以創造宜人的場所,讓內部空間節能、外部活動舒適,達到「內外雙贏的友善設計」。   外環境在後疫情時代的公衛控制、提升人因舒適性等雙重條件下,JJP Lab透過風場模擬探討季風對建築量體配置的影響。過程中,我們發現建築造型與風場之間的互動關係涵括「阻擋」、「引導」、「擾動」及「分流」等特性。此模擬大幅提高了設計團隊對開放空間風場的掌握,借風使力,讓建築順應風、讓風順應人。  深入閱讀

  • 《群體的文化意識》蘇重威建築師專訪

    由明道中學文藝社負責採訪、編輯、發表之《明道文藝》,日前專訪蘇重威建築師,針對台灣建築、城市發展變化訪談。   本次訪談自台灣發展的時間軸出發,初步探討各階段變化對城市、建築、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如果想從橫切面看一個城市,通過街道就可以讀到背後的故事。」開篇自淡水河蜿蜒而下的歷史記憶直至當代台中市多元文化並存的樣貌,透過文化的淺談開啟新生代青年對在地文化、發展史的初步認識。   文末,蘇建築師所言:「我們的文化拆解開來是殖民與移民的文化,任何一個片段都不足以代表整體價值,無法反映真實的生活樣貌。談臺灣建築的趨勢,毫無疑問必須從根本談起,將對環境、文化的觀察,化作實踐。亦即,必須從我們的觀點出發,明確找到可以推進的下一步。我們應當從自身擁有的文化與土地上,尋找自己具高度識別性的建築文化。」希冀新生代青年,永遠保持開放與探究的態度,將對土地的觀察化為實踐的動能,一同尋找自身文化價值與未來。     相關連結: 《明道文藝》485期 [屋簷下,說起前世今生]    深入閱讀

  • 《世代接軌的建築章節》JJP蕭冠逸獲選「2021台灣建築新生代」紙上作品展

    1998年建築師雜誌曾製作以「建築新生代」為名的專輯,相隔23年,再次以「無畏於現實」為題,策劃台灣建築新生代紙上作品展。JJP蕭冠逸以〈粒子重構〉獲獎,透過樹之年輪解構的臨時性小建築「木之丘」,及運用了轉化生物細胞之向光性於JJP建築專案「新竹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上,兩案以不同尺度的粒子特性,展現視覺錯落的特質,模糊了建築與環境的界線。   從我到我們,JJP期待與鼓勵世代接軌的創意激盪,支持所有青年建築師參與此一深具意義的活動,親自闡述參與執行的建築成果。期許未來一同繼續創作深思熟慮且不從流俗的永續建築作品,為下個世代留下友善的設計足跡。   相關連結- 建築師雜誌11月號 (No.563)  深入閱讀

  • 《建築創意的國際對話》JJP三件作品榮獲Architecture MasterPrize(AMP)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日前公布2021年得獎作品,本所共三件作品獲獎,包括「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榮獲商業建築類Winner,「中佈會計志文長期照護中心教堂」及「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第三生技大樓」皆獲得Honorable Mention。 今年度AMP獎項範圍涵蓋建築、室內、景觀、產品及攝影等類,參選對象包含專業及學生組,各獎項均設有 Winner及Honorable Mention,並透過國際評​審以線上方式評選。本次評審團成員網羅了耶魯建築系/哈佛設計學院之學者、專業建築評論網站v2com/Dezeen/Arch2O之資深編輯,及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之首席代表,企圖從全球建築的創意發想中,尋找具有創造力的設計方案。 秋實果茂,與君共勉,JJP亦將持續以建築創意參與國際對話!   相關連結 - 2021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得獎專頁 「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 「中佈會計志文長期照護中心教堂」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第三生技大樓」  深入閱讀

  • 《高效創新的產業園區》西安環普國際科技園三期啟用

    西安環普國際科技園位於西安軟體新城內,JJP負責第三期建築設計,為該產業園的點睛之作。三期建設受限於全區開發經濟指標之控制,同時用地存在地裂縫東西橫穿,須嚴格遵守退縮要求;僅剩1萬平方公尺的建築面積,要滿足近12萬平方公尺的建設開發,如何降低量體對環境衝擊並提供良好舒適的開放尺度空間,是本案設計的挑戰。   設計綜合考慮功能使用、開發時序、以及新城天際輪廓線等各方因素,規劃北高南低、採多層庭院形式。垂直堆疊的建築形態統一而富有變化,呼應核心區域——不僅獨立為“園”,而且向心構“城”。共用中庭均質交錯分佈在建築中,後疫情時代確保辦公人員都能享有開放的戶外空間。整體規劃設計以標準化和模數化為原則展開,兼具多層的舒適尺度與高層的經濟效率,亦滿足數位化、信息化、多樣化之功能需求。 三期運營後園區最高規模將可達3萬餘人,高效彈性的佈局形態,涵容多元活動交流的平臺,以及舒適優質的辦公環境, 將西安環普國際科技園打造成為區域創新智慧園區之標竿。    深入閱讀

  • JJP Design Forum NO.104丨范蓓蕾:在自然中生長

    2021年JJP Design Forum邀請獨立女性建築師,從她們的視角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女性的世界不應該只有感性生活的限定,也充滿智慧、勇氣和理性,她們打破界限、嘗試、思考、突破,並“喚醒設計的另一面”。 本期講座邀請到亙建築事務所合夥人、主持建築師,一級註冊建築師范蓓蕾,她曾任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設計課程客座評審,亦曾受邀在東南大學、香港大學上海學習中心、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TEDx等知名院校和文化機構舉辦學術講座。 此次演講將以《在自然中生長》為主題,回顧亙建築事務所的建成作品,展現建築師如何推動每個專案的設計進程;分享建築師的思考,解讀建築如何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並與自然發生聯繫。   【活動時間】 2021年10月30日 16:00-18:00   【活動地點】 卷宗書店(上海市靜安區西藏北路88號盈凱文創廣場UCCA Edge 三層) 無法到達現場的觀眾可掃描QRCODE以直播形式觀看本次活動。  深入閱讀

  • 《無境×無域》THAD×JJP青年建築師論壇​

    《無境×無域》More than Vernacular ​ ▍THAD×JJP青年建築師論壇 ​▍ THAD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JJP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清華設計系列講堂」,長期邀請國際設計團隊對談併展覽交流,10月28日偕本所合辦青年建築師論壇,以遠距方式直播呈現,歡迎連線加入。​ ​ 1958年成立的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與1981年創立的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俱是觸及廣泛建築類型、人文底蘊厚實的設計執行團隊,在參與了近半個世紀以來的城鄉發展後,各推派兩位新生代建築師,共同針對當代建築設計的人文環境脈絡,以《無境×無域》為題分享創作歷程,融合地域環境的思路,再藉由資深建築師交互評點,激發創意火花。​ ​ ​ ▍對談講者 ​▍ THAD 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築師 - 吳婧雯《大同古城鼓樓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改造​》 THAD 第五分院總建築師 - 屈小羽《國家植物博物館​》 JJP上海設計執行副總監 - 楊念恆《西安環普產業園​》 JJP 設計執行副總監 - 曾彥智 ​ ​ ▍點評嘉賓​ ▍ THAD副院長 副總建築師 劉玉龍 ​ THAD副院長 副總建築師 任飛​ JJP 創辦人 潘冀 ​ JJP 主持人 蘇重威 ​ ​ ▍直播連結​ ▍ https://live.polyv.cn/watch/2601819      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