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P作品入選《AC建築創作》周燕珉教授工作室國內外養老建築研究專輯

    《AC建築創作》於近日正式出版《為老年人設計:周燕珉教授工作室國內外養老建築研究專輯》,JJP設計之雙連安養中心、雙連新莊社會福利中心作為代表性案例入選專刊。 本刊收錄了周燕珉教授及團隊多年以來在養老建築領域之研究,歷時7個月,彙集20名作者合力完成,內容包括學術研究論文及國內外典型養老建築案例分析。 JJP投入高齡安養領域已逾二十載,經手許多醫療院所與安養機構之設計,作品更成為兩岸銀髮照護領域的經典範例與研究個案。面對世界老齡化的挑戰,JJP期待經由跨界合作與經驗分享,為長者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相關連結: 最新刊丨為老年人設計:周燕珉教授工作室國內外養老建築研究專輯   深入閱讀

  • 《映印生輝的文創製造基地》龍璟集團南通園區開工奠基

    位於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由JJP設計之龍璟集團文化創意研發、設計、製造基地專案(以下簡稱龍璟文創)於2月28日上午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龍璟文創為歷史悠久的印刷品牌,整體園區落成後,除作為企業全新之生產基地,未來也將增加文創研發產業的投入。 設計以印刷原料的斷面紋理為發想,構成建築紮實的體量感並賦予建築盒子活潑表情。藉由水面以及不同角度玻璃折板產生的交錯映射,詩意化詮釋印刷產業特質。 整體規劃將生產、生活及產品展示等複合功能特性進行合理佈局,建築間經由連廊串聯,並透過大面積階梯式屋面與地景綠化之有機結合,創造舒適及流通的室內外空間。 本案作為南通市市級重大產業項目,預計於2022年落成啟用。JJP以創新思維落實企業願景,透過企業文化、產業升級及環保綠能的凝聚,打造出非傳統工業生產之全新文創園區。  深入閱讀

  • 《行旅為憶,星空下的一家人》潘冀建築師家庭專訪

    潘冀建築師一家人日前接受《藝術收藏+設計,Art Collection + Design》專訪,分享一家四口即使分散各地,卻各自探索出屬於自己的領域,在受建築與藝術的薰陶下,為自己的天空揮灑上深淺不一的色彩。 潘冀建築師的大女兒潘貝思在紐約擔任導演一職,電影《30拉緊抱》(Almost Perfect)、《白靈之面子》(Face)在影壇大放異彩;小女兒潘貝寧在倫敦自創「零浪費」衣著品牌DePLOY,致力發展永續供應鏈的服裝,一家人難能可貴的相聚時光便是年度旅行。旅途中的回憶也因此乘載了許多家庭價值觀的傳承。 歷經藍色郵簡與傳真機,到現在的Skype、FaceTime,從小在餐桌上養成的交流習慣延續為一周一次的緊密聯繫,從不間斷,這也是為什麼潘冀建築師一家人各自擁有專業及志趣,卻依然緊密相連! 全文刊登於《藝術收藏+設計,Art Collection + Design》二月刊,此篇章針對各領域的藝術家和子女所述撰寫而成,讓讀者更加親近藝術、建築與家庭之美。   延伸閱讀: 《藝術收藏+設計,Art Collection + Design》二月刊雜誌介紹   文中作品介紹: 巨大集團全球營運總部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台積電十五廠A 文化大學城區部大夏館 台積電十二廠暨總部大樓 台北真理堂      深入閱讀

  • 《健康養老新典範》中鐵·佰和佰樂(巢湖)健康養老園區

    由JJP設計之「中鐵·佰和佰樂(巢湖)健康養老園區」經安徽省民政廳、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聯合評定,獲得「安徽省養老服務業發展園區-長三角健康養老基地」之榮譽,於2020年12月24日召開的「中醫藥健康養生與養生發展高峰論壇暨博覽會」上,中鐵佰和佰樂更是被評定為 「安徽省示範智慧養老機構」。 「中鐵·佰和佰樂健康養老園區」以適老化建築為理念,全區採無障礙空間設計,並結合自然景觀之生態思維,營造"田園養老"的社區關懷環境。為了提供多層級連續性照護體系,同時導入智慧化管理,借助雲端智慧醫療科技,滿足長者從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直至臨終關懷的全人生命週期康養需求。 本案透過醫療設施的互利共用規劃,公寓內每層均配備護士站,提供24小時照護;同時與三甲醫院建立合作,滿足醫療的公共屬性,提供附近居民健康的照護。 「中鐵·佰和佰樂健康養老園區」作為兩岸健康養老產業合作的典範,連續獲得多項榮譽與肯定,JJP甚感光榮;期待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全球康養革新的關鍵年代,JJP將持續努力,為長者打造具有歸屬感的頤養新家園,共同邁向美好的明天。 相關連結: 榮獲“長三角健康養老基地”稱號,中鐵佰和佰樂開啟養老新紀元 中鐵·佰和佰樂亮相老博會 榮獲“安徽省示範智慧養老機構”授牌 中鐵·佰和佰樂(巢湖)健康養老園區作品詳細介紹  深入閱讀

  • 《雙人對話的城市守望》台北真理堂與校園福音團契大樓

    夜幕低垂的台北街頭,車水馬龍的公館商區,當您不經意抬頭仰望,紅色與白色的十字架高掛在新生南路上,宛如兩位城市守望者,對話中攜手俯視繁華都會,共同傾聽人們的心中話語。 這是JJP精心設計的兩座教會建築,一座以紅色十字架之玻璃光塔成為心靈地標,為台北真理堂,透過三面退縮之開放空間,設置景觀戶外廣場及人行林蔭步道,來促成鄰里間的交誼互動,並傳達與神親近的寓意。 另一座以鏤空十字架來表明內心意念,是校園福音團契大樓,經由大樓外牆的開窗序列與光影變化來形塑日夜表情,吸引街道上人群的目光,傳遞時代的呼召與使命。 JJP藉由建築表現,與您分享屬這個城市的守望承諾! 相關連結: 「台北真理堂」設計說明  「校園福音團契大樓」設計說明  深入閱讀

  • 《後疫情時代的創意空間》JJP Lab專訪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也翻轉了傳統的建築思維,因應後疫情時代的來臨,日前本所協同主持人趙化宇建築師接受聯合新聞網專訪,提供了目前因應的建築思考方向。 趙化宇表示,鼓勵員工腦力激盪、跨界交流的無隔間開放式辦公室曾經風行一時,如今已隨著疫情的蔓延而需要重新加以省視。後疫情時代的辦公室必須先做好動線模擬,提供合理且必要的分層分區之控管計畫,一旦感染時,才可有效降低對於工作空間的影響,保持一定的工作能力以符合企業需求。趙化宇並以JJP進行中的設計方案為例,辦公大樓中整層樓的空間分成二到三個區域,連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便利商店都要分成兩區,並量身打造「疫情調度中心」,機動靈活的空間配置可隨疫情狀況而迅速改隔間大小,讓企業主在超前佈署的設計中進行最有效的人員調度。 JJP從去年三月開始研究新冠肺炎對於建築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並由趙化宇建築師帶領JJP Lab與專案成員,透過產學合作、最新分析技術,腦力激盪出全新思維的「後疫情時代的辦公空間」,期待透過立體及平面管控配置、科技模擬的通風採光設計、人員分離動線規劃、AI智能監控,為未來的空間設計提供全新的建築創意思維。 後疫情時代,JJP期待經由設計能力的導入與提升,一同與您守護健康、邁向未來。 圖片來源: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   相關連結: 聯合報新聞網---疫情翻轉 辦公室分區成顯學 新冠肺炎終結20世紀建築 後疫情時代連便利商店也分區  深入閱讀

  • 《水育柳城.絲織錦繡》成都地鐵17號綫一期開通運營

    由JJP與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聯手設計的成都地鐵17號線一期,於12月18日正式開通運營。 17號線一期工程由金星站到機投橋站共9站,各站體將自然的秀麗形態與歷史的文昌古韵相結合,彰顯了「水育柳城,絲織錦繡」的概念,傳達地鐵在城市中穿梭時,旅人所留下的繽紛記憶及如影隨行的不滅印象。 本案設計以室內裝修為主,共有重點藝術站2座,JJP針對成都的歷史與傳統印象進行詳細的田野調查及挖掘,將文化元素內化後、融入站體之室內裝修,企圖從歷史記憶中展現建築涵構的空間體驗。其中,重點站導入「一站一景」的設計手法,而非一般站使用標準化、模矩化及多樣化的設計原則,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通過形體的穿插串聯全綫設計的整體性,讓民衆感受到天府之都在地域文化孕育下的生態古韵。 成都地鐵17號線透過「水育錦城」之主軸,傳遞空間的藝術氣息,抽象表達成都的歷史文化;期待在展示魅力巴蜀、生態成都的同時,更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張文化新名片。 (圖片來源: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深入閱讀

  • 《心手通連.佳美境地》JJP年度賀卡與您分享祝福

    JJP每年都精心設計了年度賀卡,與所有朋友夥伴分享新春的祝福。 2021年度賀卡以「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為發想,禮拜堂的弧形結構屹立而起,以現代鋼骨拱樑詮釋哥德教堂之構造,猶如心手通連般的展現包容與支撐的力量,連接賀卡外本案的真實建築-------半開放式的風雨走廊串連建築聚落(禮拜堂、文教大樓、圖書館、宿舍大樓),並延伸至戶外空間(大草坪、兒童遊憩花園、沉思默禱中庭………),經由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中,塑造活潑的教學場域,往佳美之地的境界前進。 「建築,創造了人跟人的互動空間。」潘冀建築師在本案落成時表示,校園的學習只有一半是在教室裏面產生,另外一半是在戶外中互動萌發,他期許所有人就像葡萄樹的枝子一般,在空間的交流激盪中,彼此相連,結出美好的果實。 在此歲末迎春之際,JJP願與您心手通連,邁向佳美境地。 相關說明: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設計構想 本賀卡隱藏了另一份暗示,「心手通連.佳美境地」之文字排列亦可以直列表達,為「美地佳境.手連心通」,傳達建築設計中「水平」與「垂直」息息相關的空間序列。  深入閱讀

  • 《地方醫療資源的全面提升》台東基督教醫院癌症醫療大樓啟用

    台東基督教醫院委託JJP設計之癌症醫療大樓,已於9月正式啟用。 台東基督教醫院本著宣教士的服事精神,從事醫療關懷事工,深耕台東地區數十載,二十年前於舊有建築後方募款籌建醫療大樓,委託JJP設計規劃、成為夥伴,共同為偏鄉醫療而努力;為了讓台東地區癌症患者能就近接受治療和照護,減輕癌症患者長途奔波的辛苦及家庭重擔,2016年再度委由JJP於醫院東側空地興建全新之癌症醫療大樓,來提升台東地區癌症治療的照護能量。院方為感謝各界支愛心捐款,邀請台東林區管理處及公東高工,攜手合作了一道愛心紀念牆,將捐贈者姓名鐫刻在漂流木上,日前正式對外公開。 基地內既有兩棟建築分別為南側的「慈愛樓」(舊大樓整修),及北側的「恩典樓」(本所設計),本案為了使醫院動線更為緊湊有效,採取長形量體配置,經由低樓層的動線規劃串接群樓的門診及醫療部門,以嵌入的手法與既有建築緊密銜接。 方舟在舊約聖經中為救恩的記號,本案以「與神同工.濟世方舟」為設計發想,透過頂層的十字架作為方舟引領之風帆,成為醫院前方主要幹道上佇立醒目的視覺地標。整體建築意象延續原有質樸風格與既有建築相輔相成,並透過材料選用及自然採光通風的開窗設計,達到永續節能的效果,反映對自然環境的責任與關懷。 全新落成的癌症醫療大樓為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命名為「盼望樓」,包括癌症放射治療用的直線加速器,來解決放射醫療資源不足之問題,並整合既有的癌症預防宣導篩檢、治療與照護,建立更優質、友善的全方位醫療院所。 JJP秉持著全人關懷的理念,善盡建築師的職責,一同為台灣偏鄉醫療而努力。 相關連結: 台東基督教醫院產官學合作,1544芳名錄筆鐫刻漂流木上  深入閱讀

  • 《科技交流的創新平台》台資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於上海啟動

    為進一步深化兩岸科技及經濟文化之交流合作,推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台資企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於12月11日在上海啟動。 此嶄新平台將協助台灣企業與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之交流互動,培育更多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機會。JJP獲邀參加此創新平台,並由協同主持人唐正國先生於啟動大會與各界分享JJP之相關經驗,透過永續綠能、科技意象及人文理念的整體規劃,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科技進步與環境關懷之永續藍圖。 12月16日,由上海市台協主辦、上海市台協科創行業工委會承辦的「騰龍奮起.創芯未來」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在虹橋西郊假日酒店舉辦,JJP亦共襄盛舉、參與論壇活動,並與業界同好互動交流,透過此機會,與業界同好進行高端智能、半導體廠辦等技術領域之探索發展。 相關連結: 搭平台 聚能量 | 上海市台協科創行業工委舉辦會員啓動會 騰龍奮起 創芯未來 | 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在滬舉辦  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