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學整區規劃

1981年秋,本所受邀參予海洋大學(當時為海洋學院)穿衣改衣之舊校更新工作,至1994年歷時十三年間,各期發展過程如下:

1981~82年:以極有限之經費,整建:

    1. 祥豐廣場-當時校園之門面及最大之戶外活動空間。
    2. 餐廳增建(280坪)及整修(原有部份),並改善其前方之海事廣場。
    3. 興建新大門及綜合教學/行政大樓與會議中心。本期工程以整修門面,製造新氣象及策略性逐步移轉學校重心,朝濱海新生地發展為重點。

1983~84年:

  1. 新建航運大樓一、二期以加強航運及理工系所之硬體設施。位置沿濱海公路發展,增加濱海校區之重要性並開始塑造校園另一戶外圍聚空間。
  2. 拆除海事大樓與山坡間之破舊倉庫等,區域性改善校園景觀。

1985~86年:

  1. 於宿舍長期發展計畫地點,新建可容700人之10層學生宿舍(男二舍)。
  2. 處理祥豐、濱海校區間(原北寧路)之違章建築。
  3. 增建才藝廳,加強集會、會議之設施。
  4. 整修舊海事大樓。e.輪機系遷往新建之航運大樓後,整修舊有輪機館供水產食品科學系及其實習工廠使用。
  5. 增建養殖系使用之溫室。橫梗校園中心之違章建築區處理完畢,舊有建築物亦皆大多經過整修門面,校園環境、景觀逐步加強改善,整體校區業已初現煥發之新面目。

1987~88年:

  1. 新建育樂館(室內籃球場及大禮堂之雙重功能)及其週邊環境,具體塑造出大草坪之校園空間。
  2. 興建連通走廊數段以解決基隆雨季長、學生上課間流通不便之問題。
  3. 增建水產食品科學館新館,與舊輪機館改建完成部份連通,提供實力堅強之水食系所較完備之教學研究空間。

1989~90年:

  1. 拆除鋼架已老銹之舊育樂館,於此中心地點興建圖書館,並以連通走廊連接校中心之其他公共建物。
  2. 配合濱海公路之外移,興建濱海運動場,正式往濱海區又外一層發展。並延請朱銘創造海鷗雕塑,成為學校改制大學之精神堡壘與象徵。
  3. 設計新建航管系所館、電子館及理工學院。

1991~92年:

  1. 興建包括空中大學及海法研究所在內之綜合教學大樓。
  2. 新建容800人之男生第三宿舍。
  3. 在新運動場一端規劃含室內游泳池之體育館,以補原室內運動設施之不足。

1993~94年:

  1. 興建工學二館二棟,一棟為電機系之延伸,並納入新創之機械系;一棟為河工造船系之延伸,含有長44公尺之船模實驗室。
  2. 為航運技術系所(航海技術系、輪機技術系、航運技術研究所)興建其專屬之技術系大樓。

得獎紀錄: 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傑出創意建築師金塔獎

類別: 學校、規劃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