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本設計案創造了一個可匯集多樣性流行音樂及現場表演經驗的交流場域,並以室內、室外及半戶外的公眾開放場域串聯起各種尺度的獨特表演空間,形成一高密度都會型的音樂活動場景。

藉由建築空間集中化的設計策略,將大面積的基地範圍釋放成為都會公園,並提供了許多附加優勢。這個都會公園是一個能讓生活在高度發展城市的台北市民及流行音樂中心的訪客能共同使用的空間,並成為社群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如此不只改善流行音樂中心周圍的都市環境,更提升全台北市的文化生活品質。

我們想藉由活動能量的聚集,就如同在城市裡舉辦大型派對活動。在台灣,大型戶外聚會常設有能遮風蔽雨的彩色頂棚,並藉此區分各種慶典活動的社交場合。在概念上,本設計就如同臺灣話中「辦桌(Bando)」所架起的頂棚,不只替訪客遮風避雨,更創造都市中有一塊相似於自由派對的開放的場地外,並創造了內外空間交錯的節慶式氛圍。

在這個聚會空間中,除了分享各種型態的音樂體驗外,也建構起觀眾在樂團間易於游走的互動關係。在建築概念上,藉由活動與空間型態的整合將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的使用發揮到極致。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南端跨越新生路廊,建築量體的端點駐足於公園一隅,藉此整合基地南北兩個地塊,除了替入口廣場遮風避雨外,也具有人行天橋的功能。這種結合了活力都會公園的都市設計型態活化了公共空間與綠地,讓日常生活與特殊活動連成一氣。

座落地點: 臺北市

結構系統 : 主體為鋼骨構造,部分為鋼筋混凝土構造

基地面積 : 76,400㎡

建築面積 : 20,300㎡

總樓地板面積 : 55,810㎡

層數 : 地下一層、地上五層

合作建築師: STUDIO GANG

類別: 文化展覽

Share This: